為貫徹落實《國務院關于推進物聯網有序健康發展的指導意見》,依據《物聯網“十二五”發展規劃》和《物聯網發展專項資金管理暫行辦法》的有關要求,工信部、財政部近日聯合發布關于做好2013年物聯網發展專項資金項目申報工作的通知。智慧城市讓生活更美好,智慧城市建設得到政策資金支持,那么,我國智慧城市建設的核心技術有哪些?
工信部或將發千萬資金補助助智慧城市建設
近年來,物聯網相關技術、應用與產業的發展引起了全球范圍內的廣泛關注,已經成為當前世界新一輪經濟和科技發展的戰略制高點。當然,任何一個產業的發展自然離不開政府的支持與認可,為促進我國物聯網產業的健康有序發展,工信部自2011年以來,大力支持物聯網產業,牽頭成立物聯網發展專項資金,成為物聯網產業發展的助推器。
《通知》明確了重點領域物聯網系統研制項目,重點支持經濟發展、社會管理等領域的物聯網系統研制,推進精細化管理和科學決策,提升生產和運行效率,促進節能減排和產業升級,保障公共安全,提升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信息化水平。
據相關人士透漏,工信部將于本月20號集中發放物聯網專項資金補助,其中包括1個省、8個市和14個地方,每個項目補助金額將高達300—500萬,同時,將發放4000萬資金補助用于智慧城市建設。
物聯網發展專項資金的發布在一定程度上明確了我國物聯網發展的方向,有利于我國物聯網產業更加匯聚,引發更為龐大的產業群體效益,相信隨著產業的發展物聯網專項資金將會發揮更大的作用。
智慧城市綜合性建設需各方發力
智慧城市建設此前就已提到過,它包含一個整體的方方面面,包括住宅、交通等眾多體系的智能化構建,作為一個綜合性建設項目,需要多方面的技術支持才能實現。智慧城市的建設過程中,需要用到現在正在大力推廣基于互聯網技術發展起來的物聯網技術,此外還包含云計算、大數據、RFID及傳感器等諸多前沿技術的大規模應用。此前,我國已公布了第一批總計90個的智慧城市試點名單,第二指預計50個試點城市名單也即將公布。同時,啟動了2013年智慧城市申報工作,每省限兩個。
目前,據統計,我國提出智慧城市建設的城市總數達到了154個,投資規模預計超過1.1萬億元。目前全國有3個直轄市、6個省份、51個城市提出建設智慧城市。智慧城市建設正由大城市向中小城市、由東部向中西部擴散發展。隨著新興信息技術的不斷發展,基于物聯網、云計算等新一代信息技術的“智慧城市”發展也被正式提上日程。智慧城市將吸引信息領域大規模投資。據住房和城鄉建設部預計,“十二五”期間智慧城市試點投資總規模將達到5000億元。
在智慧城市建設在大規模展開之時,各地在建的智慧城市未來是否會有統一標準?專家表示,目前,多個領域專家就何為中國式智慧城市形成了初步共識。簡單地說,是要實現城市的“妙發展”。它至少包括5個方面:一是智能交通,要規劃建設智能交通綜合管控平臺、智能停車等;二是帶動相關產業升級,通過信息技術的運用催生一批智能工廠,反過來促進信息產業發展;三是建設配套的信息基礎設施,包括寬帶入戶、云計算中心等;四是智能化的城市管理與服務,比如智慧醫療、教育;五是智能城市的運用使城市人的素質得到提高,比如數字圖書館、智慧旅游等。
智慧城市核心技術透析
物聯網技術:物聯網即物物相聯的互聯網,通過信息傳感設備,按約定的協議,把任何物品與互聯網相連接,進行信息交換和通信,以實現對物品的智能化識別、定位、跟蹤、監控和管理的一種網絡。
云計算技術:云計算是基于互聯網的服務的增加、使用和交付模式,通常涉及通過互聯網來提供動態易擴展且經常是虛擬化的資源。
增強現實技術:也稱為混合現實,它通過電腦技術,將虛擬的信息應用到真實世界,真實的環境和虛擬的物體實時地疊加到了同一個畫面或空間同時存在。
空間信息網格技術:是一種匯集和共享地理上分布的海量空間信息資源,對其進行一體化組織與處理,從而具有按需服務的、強大的空間數據管理能力和信息處理能力的空間信息基礎設施。
數據融合技術:指利用計算機對按時序獲得的若干觀測信息,在一定準則下加以自動分析、綜合,以完成所需的決策和評估任務而進行的信息處理技術。
總結:
智慧城市是國際社會發展的方向,雖然各國有著各種樣式的定位,但都離不開這些核心技術,這也是當今社會對智慧城市的評判標準,盡管我們對智慧城市現在有足夠的認識,但是實施起來規模巨大,所需的人力物力財力難以想象,它是未來10年內的人們奮斗的方向和歷程,智慧城市讓人們的生活更加美好。
關于智慧城市
智慧城市是新一代信息技術支撐、知識社會下一代創新(創新2.0)環境下的城市形態。智慧城市基于物聯網、云計算等新一代信息技術以及維基、社交網絡、FabLab、LivingLab、綜合集成法等工具和方法的應用,營造有利于創新涌現的生態,實現全面透徹的感知、寬帶泛在的互聯、智能融合的應用以及以用戶創新、開放創新、大眾創新、協同創新為特征的可持續創新。